RSS

中国民主道路

04 1月

新年伊始,冼岩在多维发了一篇专稿:从胡锦涛被选为接班人的原因看其执政思路。其中谈到胡锦涛对民主化的态度。冼岩猜测:

当前,因政策“向左转”、政治上加强控制,胡锦涛受到国际上及国内知识界不少批评。但这种逆“国际潮流”而动的做法,并不说明胡没有责任心、得过且过,很可能这正是他富于责任心的具体表现。由于他对政治民主化在中国的前景有着与国际主流及国内知识界主流截然不同的判断,所以 他对自我责任的理解也截然不同。他很可能认为,民主化在现阶段不可控、不可操作,极可能致中国于比前苏联更糟的动荡。所以,当下对中国最负责任的做法就是 在政治上加强控制、避免因操作民主化而把中国导向险途;而现阶段对民主政治的鼓吹、推动,恰恰是对中国不负责任,也是他极力要防范的对象。

冼岩接着讨论到,目前还看不出有一种具有说服力、可以避免风险的转型方案出现,胡因此必须加强控制,将一切可能导向民主化的势头湮灭在萌芽状态。冼岩认为,王力雄的递进民主的思想尝试,弥足珍贵。
俞可平最近有本书很红,《民主是个好东西》。同题文章发表在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上。我基本上认为,这是体制内对中国民主进程的思考。这篇文章,虽然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其实它的真实立意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没有痛苦的代价。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是无条件的。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可以强制人民做什么。
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我们来说,民主更是一个好东西,也更加必不可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最 近胡锦涛主席又进而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当然,我们正在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 优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优秀成果;但另一方面,我们不照搬国外的政治模式。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 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实。

可以看出,冼岩对胡锦涛思路的猜测还是很有道理的。体制内认为,我们要民主,但是我们要负责的推进民主。这种情况很类似二十年前,中国站在市场经济的边上。那时我还是个中学生,政治课本对市场经济的描述一改再改,市场经济是计划经济的一种补充;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也要市场经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最后,要保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这几年,要抓大放小,全面撤退了。今天的人们,也许只看到这几年每年GDP增长8%,似乎一切经济秩序都井井有条(当然,中国经济也有一些暗流)。实际上,二十年前,中国经济大起大落,找不到方向。赵紫阳搞双轨制,一夜之间,诞生了无数的倒爷;后来又价格改革,搞价格闯关;八十年代也曾经有过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89学运是对这种经济困难的回应。
如今,中国站在民主政治的边上。当局不再讳言民主、人权,民间的讨论就更多了。但是,如冼岩猜测,中国政府的优先考虑,还是和谐、稳定的经济发展。我猜测,中国政府判断目前中国所处的阶段,还需要发展经济,为实现民主创造条件。中国政府曾经将新加坡视为自己的目标(当然,新加坡也正面临着民主政治难题,这似乎表明,经济发展也掩盖不了民主需求。),希望创建一个廉洁、政治清明,经济富裕的威权国家。
我个人对目前的体制内维权比较关注。我读过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以及林达的一些讲美国民主历史的文章。美国曾经也有过黑暗时刻,宪法上虽然写着人生而平等,然而有色人种却在各个方面受到歧视。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人权律师手拿宪法,维护宪法,维护民众利益,促进了美国的社会进步。我觉得,从书面上看,中国目前的法律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当民主的框架。如果能够将这些纸上写的法律真正落到实处,这已经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了不起的成就。随着这样的司法实践,民众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了解民主,优化民主。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1月 4, 2007 在 每日杂谈

 

留下评论